中国工业报记者 余娜
伴随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,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爆发,制造业大国纷纷发布计划推进智能制造。
3月25日,“2023全国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深度行暨太原工业互联网发展大会”上,华为煤矿军团MKT与解决方案总裁郭振兴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的采访时表示,我国正进入后工业前期分水岭,需求端升级,倒逼供给侧转型。工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,也是大国竞争的关键。站在未来发展的角度,工业互联网是一个全新的蓝海。
“工业互联网为什么会这么关键?从两个方面来看,一个是企业发展要走向创新,第二是产业一定要通过上下游聚合才能形成整体优势。在工业互联网时代,不再是一家企业独资创新就能解决一切问题,而是需要产业上下游,包括装备、人工智能的算法、互联网平台,需要大家共同协同才能解决关键问题,同时也要实现IT/CT/OT技术和工业场景的深度融合。”郭振兴说,“工业互联网将从企业创新走向产业聚集,以产业反哺企业。”
在其看来,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有三种模式。第一种大型企业自建平台,实现能力外溢,最终服务于整个产业链。第二种是中型企业依托平台,发挥单领域优势,提升行业集中度,快速提供专业化服务能力。第三种是小微企业借助政策扶持,通过政府集约化建设平台的方式加速上云及数字化转型,并提升创新能力,构建在数字生态中的竞争力及新价值。
“工业互联网是持续长期的战略投入,行业龙头是时代的担当。他们是新技术需求的最先捕获者,新技术发展的积极倡导者,以及新技术开发的主要出资者,应承担经济运行、市场竞争和科技创新三大主体角色。”郭振兴说。
他建议,企业应实施七大转变,加快工业互联网高质量落地。第一是万物互联,人/机/物/数据之间的智能互联,可实现实时感知。第二是数据驱动,应以数据支撑生产、经营决策,优化资源配置。第三是软件定义,由软件来定义安全生产流程。第四是平台支撑,实现企业到行业的海量信息汇聚和交换。第五是服务增值。软件即服务,实现降本增效提效。第六是智能主导,基于数据+AI大模型,实现生产自主决策。第七是组织重构,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,组织和流程匹配新技术应用。
工业互联网六大方向正促进数字技术与我国工业海量场景深度融合。据郭振兴分析,在架构变革上,分层解耦、统一标准,正匹配工业升级新模式,新能源的要求;在工业软件上,工业软件云化、Know-how显性化、知识组件化,正带来开发、服务、商业的三大模式升级;在行业知识上,大量行业场景、经验等在平台上沉淀,大模型、零代码等工具加速行业知识软件化;在三T融合上,信息技术(IT)、通信技术(CT)、与控制技术(OT)深度融合,网联化、智能化势在必行;在网络转型上,网络到车间、网络到产线、网络到装备,正持续发力;在产业升级上,物联网、云计算、AI等数字技术赋能装备升级,软件底座,鸿蒙+欧拉已率先在端和云上进行突围。
“矿鸿智联万物,构建矿山工业互联网的底座;智能引领未来,将实现穿西装打领带采矿的梦想。”郭振兴展望。记者获悉,矿鸿操作系统商用以来,进入规模化复制,5G+AI助力矿业智能化发展正步入全新阶段。由国家能源集团与华为联合创新的矿鸿操作系统,已在神东13个煤矿和1个洗煤厂3300多套设备部署,其中乌兰木伦矿实现了全矿的部署,实现了联接、交互、数据访问三大转变,涵盖了多种创新应用场景,包括装备智能控制、固定场所无人巡检以及设备在线升级,时间从几小时缩短至几分钟。